守卫阆州(2 / 2)

袁总督:“城中现储备的粮食,还够撑多久?”

“最多十五日,若是再苦一苦百姓……也还能撑二十日。”阆州太守向袁总督回话。

袁总督眉头紧蹙,一脸凝重。“这还多亏了大人有先见之明,让我们提前预备下了粮食,否则若是就这么被倭寇打个措手不及,这阆州城怕是拼死了也只能撑住一个月啊。”

真是什么时候都不忘了拍马屁。沈烨摇着扇子,斜睨那太守一眼,迅速收回目光,朝袁总督道:“大人莫急,正可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此次战役,若论天时,我方与倭军可谓平分秋色。而倭军虽占据地利,我方则占据人和。”

袁总督:“哦?此话怎说?”

沈烨合起扇子,不疾不徐道:“阆州城的地形,海盗易攻而援军难进,此为彼方之地利。攻城之要,在速战速决。倭军久攻不下,补给易断,再加上军队中各方势力混杂,务必要一鼓作气,直取城池为上。而如今两军相持已久,恐倭寇已军心摇动,士气低迷。而在我军一方,卫城之战军民同仇敌忾,再加之有袁总督亲临指挥,更是上下一心,士气高涨,此为我方之人和。”

“好好好!说得好!”袁总督捋着胡须连连叫好,终于颇为展眉,感到了莫大的安慰。沈烨知道,打仗,丢什么都不能丢了士气,否则任你再强的装备,打起来那也是兵败如山倒。要让袁总督不能失了信心,城中军民才不会失了信心。

“陈正和陈参将正率援军赶赴阆州,城外有又有邱将军牵制倭军,只要我们死守城池,八日以内,倭寇必会主动撤军。”沈烨继续分析。

袁总督趁势做了一番激情发言:“卫城之战已到了关键时刻,请大家务必奋力抵抗,只要中间不出纰漏,必能战斗到最后一刻,守住寰国的子民,守住我们脚下这片土地!”

然而守城之人也不能只是一昧严防死守,等着被动挨打。在沈烨的建议下,袁总督想办法与城外的邱将军取得通信,商量着要在城外分出一股部队切断倭寇的海上补给线,至少也要给他们的粮草运输制造点麻烦,好让倭军加速撤退之心。

然而古语有云:一语成谶。

等待倭军主动撤退,重要的前提是城池坚固,诚如袁总督所说:不出纰漏。可这世上的事总不能如人所愿,也不受人所控,谁也没想到,在对寰军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居然愣是给倭军寻出了一个纰漏。

阆州守卫战打了整一个月,双方都已是疲累不堪,这个时候就看谁能耗得过谁,或许某一方就能等到一个意外的突破口。

*

“阿宇!快快快,收拾东西!”睡眼迷蒙中,苏玉言被曹磊拍醒,龇牙咧嘴地将他手打开:“怎么了你?”“你怎么睡得跟个猪似的,外面都乱成什么样儿了。”彻底清醒过来,她听到外面人声喧哗,脚步攒动,甚至响起了鸣金之声,这是集结的号令。

苏玉言:“发生什么了?”曹磊将他的被子床褥卷成一团:“阆州城破了,咱们要准备入城了!”“什么?!真的假的!怎么会……”

怎么会一夕之间,战局突变,风云作色。

原来昨日夜间,倭寇联合城内细作,在城门防御力量最弱的东南门处下手,打开了一个口子,一群又一群倭寇涌进城来,与守城士兵疯狂砍杀,为后面的同伙扫清障碍,开出更大的通道。阆州城东南角豁出一个巨大的口子,等到其他处的守备军赶来,早已有大批倭寇破城而入,又是晚间,黑灯瞎火,辨人不清,两方势力纠缠在一起,难舍难分。不少倭寇在城里四处流窜,大肆烧杀掳掠,民众或紧闭门户,或奔走呼救,城里霎时乱作一团,城中守卫军与倭军正面交战。

不久,邱将军在城外的军队收到信号,知悉城中有变,立刻率兵长驱,直冲到城门下同倭寇杀作一团。城内城外,两头交战,直是厮杀到天亮。

黎明时分,烽烟渐消,幸得邱将军及时赶到,没有让倭军继续大规模进犯城中,总算是堪堪守住了阆州。可这一战让寰军失去战场主动权,各各大为受挫。倭寇破入城中,城中竟还有细作,一连串的变故令袁总督措手不及,大为光火,立即着手重整军队、揪出细作。而邱将军则将军队分为三股势力:一股继续寻找倭寇的补给线,一股留守原地牵制倭寇,而另一股则由他亲率,入城驻守。

阆州城的未来越发扑朔迷离了,命运,又将带我们驶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