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集团的会议室里,赵国祥正在黑着脸主持总裁办公会。
“昨天挨了局领导的批评,说我们的工作过于保守,力度不够大,步子不够快,没有积极落实市里深化国企改革的精神……”
会场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了赵国祥的脸上。
“实事求是地说,上级没有冤枉咱们,这些年我们确实闯劲不足,在发展的道路上畏首畏尾,唯恐往前迈一步会踩上地雷,所以别人都在开疆扩土,咱们却是小富即安,无动于衷……”
“局领导这次点了咱们的名,说什么也不能再居于现状了,必须要行动起来,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把科威集团做大做强……”
“上级对科威集团提出了明确要求,指示我们充分利用资金和品牌的优势,加大对外扩张的力度,让现有资产保值增值……”
赵国祥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为了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我们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我来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都要参与进来,共同研究策划对外扩张的路子。”
“另外,还要对应着成立一个专业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开展。”
“我想好了,这个部门就叫市场研究部,专门负责市场信息的搜集和集团扩张的前期调研。”
“这个部门责任很大,暂且由我主管,大家有没有意见?”
“没有。”所有人都摇头。
赵国祥顿了一下,说:“那么,谁来当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呢?”
人们面面相觑,都知道这个部门在集团举足轻重,承担的风险很大,没点过硬的本事是很难胜任的。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官场的潜规则。凡是研究重大事项,尤其是人事调整的事情,领导在开会前心里早就有了数,之所以征求意见,并不是真的希望有人举荐贤能,而是在避一言堂的嫌疑。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提出不对领导心思的人选,往小处说是冒傻气,如果有人别有用心,上纲上线,那便是离心离德,破坏班子的和谐。
赵国祥虽然是企业领导,但也跳不出官场这个潜规则的怪圈。在开会之前,他的心里确实已经有了人选。在会上征求意见,不过是走走形式罢了。
穆兰本想把李聪敏推上去,可到嘴边的话却没有说出来。她突然想起了赵国祥那个怪异的眼神,实在猜不透他心里在想什么。
“董事长,既然是您主管的部门,还是您亲自点兵吧!”会场有人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