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历史时空多元宇宙 > 第37章 天宝十五年春节

第37章 天宝十五年春节(1 / 2)

天宝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长安,晴。

朝霞洒落金瓦玉阶,万户开门迎凯歌。

自范阳凯旋的唐军,沿着官道缓缓入长安,旌旗猎猎,鼓角连鸣,百姓夹道,跪地而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郭子仪、李光弼、高适三将身披战甲,风尘未洗,却昂然自若,护送着铁链铐缚、五花大绑的史思明与其三子,步入皇城。

午时,太极殿前。

李隆基御驾亲临,大红朝袍,龙冠庄严。他目光落在那跪伏于地的叛臣身上,冷声道:

“史思明,安禄山已死,你竟还要负隅顽抗。”

史思明抬头,目光中不再是当初的桀骜,唯余一抹苍凉:

“我自知败局已定,愿伏诛。但……乱世,是你一手造就。”

李隆基面无表情,只轻抬手,示意高力士:

“将此人押入刑牢,正月初一,午时问斩。以正大唐之法,以贺新岁平乱之功。”

“喳!”御林军应声而动,将叛将拖入阴影之中。

张九龄、颜真卿、王维、杜甫、岑参五人并肩立于朝堂之右。

张九龄拱手奏言:

“陛下,安史之乱虽平,但国伤犹在,军户凋敝,民心未复,今岁新春,应颁布赦令,减赋除役,使百姓安心度岁,复耕归田。”

李隆基点头:“张卿之言,甚合朕意。”

他环顾诸臣,声音中多了几分柔和:

“这场叛乱,是朕之过,也是诸位之功。大唐之所以未亡,靠的不是朕一个,而是你们每一位忠臣志士。”

王维轻声道:“陛下能醒,便是国之幸。”

另一边,城东。

孙悟空、杨戬、哪吒三人已立于苍穹之下,准备返天庭复命。

李隆基亲临相送,肃然拱手:

“诸位神将恩泽大唐,朕铭感五内。”

孙悟空挠头咧嘴笑道:“李老儿,俺老孙不图你谢,只盼你往后多做点对百姓好的事,别再贪欢纵色!”

杨戬淡然:“天庭派兵,是为护天命所在,愿大唐早日复兴。”

哪吒挥手:“我们走了,凡事靠你们自己了。”

三人御风而去,天兵列阵,光芒一道,重归天庭。

城南,神策门外。

阿部仲麻吕与藤原君麻吕身披绯红外袍,站在即将出城的车马前。

张九龄亲自为其送行。

阿部仲麻吕躬身叩首:

“感怀大唐之恩,乱世中仍得存身,来年春暖,倘有天命,愿再来长安。”

张九龄扶起他,长声言道:

“归去之后,愿为使我大唐仁德之声远播东瀛,莫令此地烽烟再燃。”

藤原君麻吕郑重点头:“大唐之强,非止武力,更在礼法与诗礼之道。唐东兄弟,当传此心。”

车驾起,鼓声动,两位异国之客,于此时冬末,归海而去。

而在长安北巷,青天客栈前。

“爷爷——你回来了!”李忆如扑入李白怀中,泪眼婆娑。

李白轻抚孙女额头,仰望冬日之阳。

“乱世终息,是时候该归山水了。”

赵灵儿与李逍遥默默点头,一家四口,自此隐入江湖,剑与诗化为尘烟。

傍晚时分,朝堂灯火辉煌。

高力士将一卷旨意呈至李隆基面前。

“陛下,过年事务安排完毕,明日内廷将布设灯会、置福宴,礼部已备年仪、郊祀各项。”

李隆基点头:“诸事可办,但勿奢华。”

他望向殿中列臣,道:

“这一年,朕做错很多事。来年,朕要以仁政、勤政、清政三道,重塑乾纲。”

张九龄含泪叩首:

“陛下能如此思过,便是大唐再兴之始。”

夜,雪悄然落下。

长安街头张灯结彩,百姓换上新衣。

一位年迈诗人——杜甫坐于窗前,提笔写下: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今日长安雪满城,但愿明年春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