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通往地球的星图(2 / 2)

【以下是关于定位器的设定,非正文可跳过,但是这是将来各大宇宙定位地球,杰顿必须要用的一种定位器,甚至基本上多元宇宙通用的,现在详细介绍下】

那么首先就是核心组件的筹备与考量

研究人员们知道要打造一个可靠的地球定位装置,核心组件的选择至关重要。

首先是脉冲星导航模块。

脉冲星,这些宇宙中高速旋转的中子星,如同精准的宇宙时钟,为星际导航提供了绝佳的参照。

研究人员们首先将目光聚焦在脉冲星导航模块上。

他们集成了某科幻电影常客的NASA,认证的X射线脉冲星数据库,其中包含如蟹状星云脉冲星里的基准星,作为参照物。

这些脉冲星相当于宇宙中的灯塔,不断向四周发射稳定的X射线脉冲。

为了捕捉这些信号,他们选用了硅漂移探测器(SDD),能够接收0.2-10keV波段的X射线脉冲。

通过精确测量脉冲到达时间差,进而计算出相对位置,其精度可达±0.5光年,在宇宙的尺度上这已经是比较精准的了。

这就好比在宇宙的汪洋中,依靠这些脉冲星灯塔来确定自已的航向。

然后是太阳光谱特征识别系统

除了脉冲星,太阳独特的光谱特征也是定位地球的关键。

研究人员还要在被杰顿几乎破坏完的地面基地生产线里,找到还可以使用的仪器,着手搭建太阳光谱特征识别系统所使用的检测器。

可恶的杰顿……你看看你都保护了些什么?

哦,你是来保护潘多拉的啊。

那没事了……

不过他们还是临时找到了一批仪器,短时间内装配了一台衍射光栅光谱仪,分辨率勉强能用,这一设备至少可以检测太阳作为G2V型恒星的独特光谱特征。

也就是铁线(FeI525.02n)、钙HK线(396.8n

393.3n)以及氢巴尔末线系(Hα656.3n)等特征谱线,相当于太阳的独特指纹。

只要能准确捕捉到这些光谱特征,就相当于找到了通往地球的又一个路标。

再之后就是氢脉泽原子钟

在时间精度方面,氢脉泽原子钟成为了不二之选。

它拥有令人惊叹的稳定度,日漂移率仅为1×10^-15,并且携带了地球国际原子时(TAI)基准频率9,192,631,770Hz。

这就如同一个精准的节拍器,为整个定位系统提供了稳定而准确的时间基准。

时间同样在宇宙中定位的关键坐标,可不能出半点差错。

虽说人类不知道杰顿该如何“航行”到地球,但是他的要求是必须要满足的。

至少傻瓜式操作,还有能够0基础简单理解在宇宙航行的基本信息是必要的。

毕竟在一个庞大的宇宙,这个三维空间内,各个星球每分每秒都在变化位置,只有相对坐标可以参考,还有在漆黑一片的空间里,东西南北也不是那么容易分辨的……

至少人类依旧是参考自已的视觉系统,他们无法想象杰顿对于外部空间光线的敏感程度与识别能力。

他们也无法理解“宇宙恐龙”的含金量。

至少做到让普通人类使用起来满意才行,这样才可以让杰顿使用。

不仅要确定定位的梳理与计算软件编程、核心组件,还有接下来的多普勒频移修正

由于天体的运动,信号会产生多普勒频移,这就需要进行修正。研究人员们通过测量目标星系中中性氢21线(1420.40575MHz),并计算本地静止标准(LSR)速度补偿,确保了定位的准确性。

还有就是太阳系的运动轨迹回溯。

因为地球在太阳系中沿着特定的轨道运行,因此回溯太阳系的运动轨迹对于确定地球的实时位置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输入当前时间戳(TAI格式),调用JPLDE440星历表,精准计算地球在太阳系质心的实时位置。

内置系统实时标记着地球轨道的关键参数:近日点147,098,074k(1月3日±2日),远日点152,097,701k(7月4日±2日)。

只有精确掌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变化,才能在茫茫宇宙中锁定坐标。

既然核心组件和定位原理都已明确,现在要将它们整合到具体的硬件设备中。

一个直径1.2的卡塞格伦天线成为了接收信号的关键。它作为仪器的耳朵,能够捕捉1.4GHz-10keV频段的信号。

数据处理单元则是抗辐射型处理器担当起数据处理的重任,毕竟在这个特殊的宇宙环境中,它的抗辐射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则是3D闪存存储着脉冲星数据库的星图储存器等等……

最后是钚238放射性同位素电池,为整个装置提供能源,至少能够运行几十年,能确保在漫长的星际旅途中,定位装置始终保持运行。

硬件设备就绪后,就是校准,定位,验证使用能力的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天过去,各个组件逐渐组装完成,数据在设备中有序流动,这个凝聚着众人智慧与心血的地球定位小型装置终于在潘多拉星球上诞生。

静静等待着杰顿开启前往地球的神秘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