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开创盛世(2 / 2)

他不知道的是,权力对于田英来说,犹如吸食后世成瘾的药物一般,欲罢不能。田英虽然贵为太上皇,但他熟读史书,深知皇宫和朝堂内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如果他大权在握,说一不二,他就是刀俎,其余的人就是鱼肉,他爱怎么来就怎么来。

如果他一旦将皇权交出去,说不定有一天他连性命都保不住,秦二世就是典型的例子。

秦二世胡亥信任宦官赵高,结果赵高不但指鹿为马、欺上瞒下,最后还指使其亲信杀害皇帝胡亥。

胡亥临死前苦苦哀求,不断降低愿望,从诸侯王到庶民,可赵高的亲信连庶民都不让胡亥做,而是残忍地夺去了他的性命。

为了自保,为了保护妻儿,毕竟太后蒋玲的真实身份是魏王曹睿的亲妹妹曹绫,一旦东窗事发,如果田英大权在握,此事可以不了了之,太后还是太后。

可如果皇权在刘虔手中,也许曹绫的下场会很凄惨,秦始皇与吕不韦就是前车之鉴。再说了,刘虔其实是先皇刘禅与太后曹绫的骨肉,自己不过是继父而已,一旦刘虔翻脸不认人,后果不堪设想。

想通了这一层后,田英自然不肯轻易放弃太上皇的宝座,更不愿轻易交出自己最为看重的皇权。

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田英又下诏册封自己的长子田慧为秦王。为了防止田慧觊觎田彦的帝位,田英限制了秦王田慧的兵权。所有的兵权,田英都抓在自己手中,大将军之职,田英一直都是兼着的。

见群臣都忌惮自己手中的权力而敢怒不敢言,太上皇田英挥挥手宣布退朝,随着首领宦官黄皓那尖细的嗓音“退...朝...”响起,群臣纷纷拱手告辞而去。

田英深知,只要自己大权在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臣会慢慢接受一切,田英坚信,时间会抹平一切。

果然,一切正如田英所料,时间如细沙一般从手指间悄悄地溜走了,很快几年时间就过去了,到了田英的儿子田彦行冠礼的日子。

田英故技重施,再次令宦官黄皓撰写了一份圣旨,在冠礼结束时宣读。

皇帝田彦的加冠仪式结束,黄皓按照太上皇田英事先吩咐的诏令,缓缓打开圣旨,朗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太上皇诏曰:

朕昔年以社稷为重,暂摄国政,代行君权,惟愿保江山稳固、万民安康。今朕子田彦,已行冠礼,按制当还政于君,以全君臣之礼。

然观其年尚韶华,阅历未深,虽具明德,然处世之道、治世之能尚需历练。昔者《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帝王之业,非独血统可继,更需经风雨、历世事,方能成大器。朕为江山计,为田彦计,今暂缓还政,仍行监国之职,以辅新君。

朕令:凡军国庶务,小事可由田彦自行决断,以彰其能、试其志;大事则须禀报于朕,由朕亲裁,以定乾坤、安社稷。

如此,既可保国事无虞,亦可令田彦于事上磨砺,于责中成长。待其经时日之历练,德才兼备,成熟稳重,朕必当彻弃监国之权,还政于君,自此退居深宫,不问朝政,颐养天年,以享清平。

朕之此举,非为恋栈权位,实为江山永固、新君成才之虑。凡我臣民,当体朕心,各安其位,恪尽职守,共辅新君,以成盛世。

钦此!

太上皇田英御笔

永昌六年孟春”

话音刚落,群臣又是一片哗然。此次众人也是低声议论,毕竟这是田英的家事,他想何时还政于儿子田彦,他说了算,哪个大臣敢对太上皇田英指手画脚呢?

此事最终以田彦默默接受父亲田英的安排而告终。

若干年后,田英年老体衰,才真正还政给儿子田彦。而皇帝田彦在田英的悉心指导下,已经成为一代明君。

他深知父皇的良苦用心,也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在田彦的悉心指导下,大汉朝正如一颗冉冉升起的太阳,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减轻百姓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军事力量,使得大汉朝国力日益强盛,百姓安居乐业,边疆安宁,四方来朝。

田彦的英明领导,让大汉朝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太上皇田英当年的权谋与布局,以及他对儿子的悉心培养。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段皇权更迭的故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全书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