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眼前一亮,笑道:“吴王,这点你放心,我担保太上皇会册封你为吴王,并让你子孙世袭吴王爵位,以确保你的子孙后代都享受荣华富贵。”
见孙权闻言后没有立即答应,而是低头沉思,诸葛亮继续道:“吴王如果还心存担忧,我这就派人去番禺城面见太上皇,请太上皇拟旨,册封你为吴王,爵位可以世袭。不过……”
“不过什么?”孙权抬起头,追问道。
“不过,大都督司马懿正与三公子和四公子交战,吴王必须立即下令,两军停战,静等太上皇的圣旨到来,如何?”
孙权闻言这才放下心来,点头道:“就依丞相之言!”
说罢,他立即对身旁的首领太监道:“赶紧拟旨,令三公子孙和与四公子孙霸立即停战,不得有误!”
首领太监立即点头答应,写好圣旨后,立即登船前往两位公子的楼船传旨。丞相诸葛亮也立即修书一封,交给关索,令他赶紧登船,去往大都督司马懿的楼船,亲手将要求立即停战的书信交给大都督司马懿。
同时,诸葛亮还写了一封书信,交给副将姜维,书信中提到,请太上皇下旨册封孙权为吴王,其爵位还可以让后代子孙世袭。
姜维接过书信,率领亲卫队立即出发,日夜兼程,直奔番禺城而去。
双方接到各自统帅的书信后,立即停战,原本战火纷飞的战场瞬间安静了下来,只留下弥漫的硝烟和残破的战旗,仿佛在诉说着刚刚发生的惨烈战斗。
太上皇田英接到姜维送过来的丞相书信,心中大喜。他穿越到三国,与丞相诸葛亮一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先败曹魏,后胜东吴,眼看就可以一统三国,中兴汉室了。
他强压激动的心情,挥笔写下了圣旨,同意了丞相诸葛亮的请求,并要求姜维转告丞相,孙权投降后,马上来番禺城见朕,与朕一起前往洛阳城。
姜维拱手答应,收好圣旨,快马加鞭返回至夷洲岛。
听闻太上皇的圣旨驾到,孙权率领三公子孙和、四公子孙霸及众将跪倒在地。丞相诸葛亮缓缓打开圣旨,朗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太上皇诏曰:
朕闻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今吴主孙权,审时度势,深明大义,心怀对大汉之赤诚,愿率吴地臣民归顺大汉。此诚大汉之幸事,天下之福音也,朕心甚慰。
孙权于吴地,治政有方,威望素着,今其诚心归附,朕当嘉奖。特册封孙权为吴王,赐九锡之礼,以彰其功,以彰其德。其爵位,可由子孙世袭罔替,永享荣华。
朕望吴王孙权,自此之后,当以大汉为重,对朕忠心耿耿,恪尽职守,护佑吴地百姓,安邦定国。更望吴王与魏王同心同德,摒弃前嫌,携手共进,共同辅佐朕,兴复大汉之伟业。
大汉乃天下正统,历经沧桑而不衰,皆因君臣一心,百姓拥戴。今朕得吴王、魏王之助,定能重振朝纲,再兴大汉之辉煌。
愿吾等君臣齐心,使大汉江山万代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之福。
钦此!
太上皇田英
平昊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丞相话音刚落,孙权高呼:“微臣接旨!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伸出双手接过圣旨。
诸葛亮连忙扶起吴王孙权,众将也跟着起身。
吴王孙权安顿好夷洲岛百官和民众后,与丞相诸葛亮等人一起,踏上了前往番禺城拜见太上皇田英的征程。
一路上,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大汉一统天下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