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夭在山上时又受冻又劳累,回来后就躺在床上高烧不退了。
王夫人只叫底下人给她熬两碗补药喝,连请来的郎中都没往下人房里去一趟,只围着王菱儿和池昭两个生龙活虎的少爷小姐。
知道那小乞丐原是池家被拐走的小少爷后,王家上下都忙乱起来,哪里还顾得上病入膏肓的绿夭。
那日“救命之恩”的事实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只是王夫人手段向来狠辣,下了封口令后也没人敢私下里乱说些什么。
所以听到身边的嬷嬷来报,说绿夭醒了过来时,连王夫人都诧异地挑挑眉。
“夫人,要不要······”
嬷嬷是跟在王夫人身边的老人了,王夫人抬抬眉她就知道夫人的意思。
虽说绿夭向来是个老实的,但这回她救的可是池家的金贵少爷,怎肯乖乖把这功劳让给菱儿小姐。
王夫人不叫郎中给绿夭看病,多半也是存了叫她就此病逝的念头,谁叫只有死人的嘴最严呢。
可谁知还真叫这命贱的丫头挺了过来,王夫人歪在榻上,并不接身旁嬷嬷的话。
若说此前她只对那邋遢道士的话信了三分,经过池昭一事就已信了八分。
绿夭,生来就是给她的菱儿挡灾招福的。
“绿夭那孩子是个乖觉的,必不会在外头胡言乱语,嬷嬷何苦对一个小丫头赶尽杀绝呢。”
王夫人幽幽叹了口气,拨弄了下手里的佛珠,光看她言行举止,不知真相的人只当她是活菩萨呢。
所以当王夫人带着人屈尊降贵地来到下人房时,短短数日就消瘦了一圈的绿夭还想着从床上爬下来给她行礼呢。
当初要不是王夫人出钱替她安葬了父母,又大发慈悲地将她带进府里,做王菱儿的贴身丫鬟,她在外头早不知死过几回了。
王夫人一派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小脸,“天可怜见的,幸好没叫你爹娘把你带走了。”
王夫人又招招手,示意那个临时请来的郎中给绿夭好好瞧瞧。
这小姑娘是有些神奇之处的,没人理会也没吃药,只昏睡了几天烧就退下来了。
郎中把过脉,只叫绿夭好好休养两天就没什么大碍了,连药都不必吃。
“行了,既然郎中都这么说了,绿夭你这几日就在屋里好生歇歇,等修养好了再回菱儿身边也不迟。”
绿夭自然点头,等她重新回到王菱儿身边时,小姐身边伺候的下人已换过一批。
那些被王夫人迁怒的,不中用的下人到底还是被打发走了。
不想被赶走的绿夭还是木讷讷地跟在王菱儿身旁,等闲不开口,哪怕那位池少爷认错了人,她也只是一言不发地在角落里看着。
王夫人知道后满意地笑了,“你瞧,我就说绿夭是个懂事的吧。”
王夫人旁边的嬷嬷笑着附和她,一个还不到十岁的小丫头,没见过世面,自然不清楚这“救命之恩”是她逆天改命的机会。
或许这道理等她大些了能领会到,但到那时候木已成舟,她一个被府里养大的丫鬟,又能改变些什么呢?
事实也确实如此,绿夭待在王家,一食一饮都是主家的恩赐,她在心里告诉自己——
她只是一个丫鬟,不能再奢求更多了。
内心的不甘是从何时生出的呢,绿夭已经记不得了。
她只记得有一回跟着王菱儿出府时,在路边看到一张似曾相识的脸。
王菱儿早把那号人忘了,绿夭却还记得,这个被丈夫打得满地乱滚的女人,数年前曾是王菱儿的贴身丫鬟。
因着绿夭一来就抢了她的位置,那人给绿夭使了好几次绊子,谁知没把绿夭弄走,被赶出王家的反而是她自己。
“绿夭,你看什么呢!”
王菱儿不耐烦了,绿夭扭过头,不再去看曾经的同僚。
她无父无母,若被王家赶出去,说不准会比那人过得还要凄惨。
她老老实实地在王菱儿身边伺候着,一言不发地看着池昭对王菱儿愈发情根深种。
王菱儿渐大,知道要顾惜自己的脸面名声,不再对身边的丫鬟朝打暮骂了。
绿夭的日子好过了许多,但午夜梦回的时候,她总会被心口处灼烧的火焰惊醒——
那是一种名为“愤怒”的情绪。
她已经长大了,知道了当年王菱儿夺走的,是她此生仅有的,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王菱儿的命已经够好了,生下来就已经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要来抢她的!
于是白日里绿夭更加沉默,她开始期盼着王菱儿嫁给池昭。
救命之恩,天作之合······
本该白头偕老的一对爱侣,说不准会在当年的真相揭露时,出现一道裂缝······
绿夭把头埋得更低,就算不拆穿林越女扮男装的事实,王菱儿也不会嫁给他的。
一个锦衣玉食,一个居无定所,王菱儿如此精明的一个人,又怎会选错呢?
但在这之前,她也不介意看看王菱儿的笑话。
被一个女人迷得神魂颠倒,恐怕王菱儿知道真相后会气到发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