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首飞成功(1 / 2)

经过几个小时不眠不休的努力,技术团队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是一个微小的零件加工误差,只有专业显微镜下才能看清的瑕疵,却导致了整个部件的故障。

“立即更换这个零件,重新进行测试。”

李向明果断地下达指令,声音虽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在李向明的指挥下,车间立刻行动起来。新零件迅速到位,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更换、调试。李向明全程监督,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几个小时后,测试再次启动。车间里,只有机器运转的轻微嗡鸣和数据跳动的声音。随着最后一项指标跃然屏幕之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成功了!”一名技术人员兴奋地喊道。

车间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大家纷纷向李向明投来敬佩的目光,有的人甚至激动地握紧了拳头。

李向明微微点头,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但很快又恢复了冷静的表情: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续的工作还要更加严谨。

"

在李向明的带领下,团队迅速恢复了测试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对李向明更加敬佩。

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忍不住走上前:

"李工,您的洞察力真是太惊人了,这么小的误差都能发现。

"

李向明摆摆手,谦虚地说道:

"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在我们这个领域。

"

随着时间的推移,飞机制造工作逐渐进入尾声。

在最终的组装阶段,李向明更是日夜守在车间,像守护自已孩子一般小心翼翼。

在飞机制造进入白热化阶段时,机翼组装的环节显得尤为关键。

李向明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猎豹,穿梭在各个车间之间,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

当来到了机翼组装的现场时,他原本充满期待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机翼组装区里,巨大的机翼部件如同沉睡的钢铁巨兽,静静地躺在工作台上。

工人们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部件的连接工作,扳手与螺栓碰撞的声音在安静的车间里格外清晰。

李向明快步走到机翼前,目光迅速扫视着每一个连接部位。

突然,他的眼神定格在了一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脸上的表情也随之凝固。

他蹲下身子,眼神如同放大镜一般,在那看似完美的连接处仔细审视着。

只见一些部件的连接处存在着细微的缝隙,有的地方螺栓虽然没有完全松动,但拧紧的程度明显不够。

“停一下!”

李向明猛地站起身,声音洪亮而果断,瞬间让整个车间的工作都停了下来。

工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紧张地看着李向明。

李向明的眉头始终紧锁着,他快步走到车间的一块空旷处,猛地一挥手:

“把相关的人员都给我叫过来,立刻!马上!”他的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一会儿,设计人员、技术人员、质量检验人员以及负责组装的工人们都匆忙赶来,将李向明围在中间。

李向明面色凝重,站在机翼部件前,指着那些连接不够紧密的地方说道:

“大家看,这些地方的问题非常严重。

机翼是飞机的重要部件,连接不够紧密,在飞行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松动,后果不堪设想。”

一位设计人员皱着眉头说道:“我们当初的设计是按照标准来的,可能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一位技术人员接话道:“也许是操作时力度没有掌握好,导致螺栓没有拧紧到位。”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李向明认真地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不时在图纸上标记着,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不能让问题就这么模糊下去。”

李向明拍了下桌子,提高了音量,

“我们按步骤来分析。

首先,从设计上再次确认有没有可能存在先天不足;

其次,在组装流程上,要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定是哪个步骤出了问题。”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般的激烈探讨,各种观点和想法在空气中碰撞、交融。

有人说要重新调整设计参数,有人认为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

李向明在大家的讨论中,逐渐理清了思路。

“设计方面基本没有问题,但我们在组装流程上需要做出改变。”

李向明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

“在之后的组装过程中,每一个螺栓的拧紧力度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来,并且在拧紧之后,使用扭矩检测设备进行检测。

另外,增加一道复查工序,确保每一个连接部位都万无一失。”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场危机就这样被化解。

然而,飞机制造的征程充满了挑战,在发动机调试阶段,困难如潮水般接踵而至。

李向明大步流星地再次来到了发动机调试车间。他面容刚毅,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步伐沉稳有力。一踏入车间,他那如鹰般锐利的目光就被那巨大的发动机所吸引。

巨大的发动机如同一头沉睡的猛兽,静静地盘踞在那里,散发着强大的威慑力。钢铁铸造的机身在灯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复杂的结构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周围的技术人员们紧张地盯着仪表盘,眼神中透着担忧与期待。随着发动机启动的指令下达,一阵剧烈的震动传来,那震动犹如狂风过境,整个车间都仿佛在颤抖。仪表盘上的指针疯狂跳动,发出滴滴的警报声。

"震动过大,必须马上解决!

"李向明当机立断,声音如同洪钟,响彻整个车间。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只有冷静与决断。他迅速脱下外套,交给身旁的技术员,卷起袖子,露出结实有力的手臂,迈步走到发动机前,俯身仔细观察。

他和技术团队立刻投入到紧张的调试工作中。夜晚的车间,灯光如昼,将每个人的身影拉得老长。李向明和技术人员们围在发动机周围,眼睛紧紧盯着数据变化,手中的工具不停地调整着各项参数。他们时而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时而抬头讨论着什么,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专注与紧张。

王海涛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轻声说道:

"李工,您看这数据,还是不太稳定。

"

李向明点点头,没有说话,手指轻敲着桌面,思考着对策。片刻后,他突然抬起头:

"把震动传感器的数据再核对一遍,重点检查转子平衡。

"

一次次调整,一次次测试,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发动机依旧震动得如同狂风中的树叶,数据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标准。李向明站在控制台前,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丝焦虑。

"是不是发动机的平衡装置出了问题?

"年轻的技术员张立犹豫地问,手指不安地绞在一起。

李向明没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技术人员的脸,然后缓缓说道:

"或者是因为某些零部件的磨损?但我们都是使用的新部件啊。